钦州坭兴陶------它产生于隋唐,至今已经历1300年。坭兴陶出自钦州,学名为紫泥陶,泥取于钦江两岸红土泥,以西岸硬土做骨与东岸软土为肉相配,经淘洗、选练、拉坯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
民国初年,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坭兴陶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在烧制过程产生的胎体窑变,生成的窑变陶数量很少,即偶然有极少量的坯体在原来铁红色的外观上若隐若现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以及天斑、虎纹等色泽,须经水磨去掉表层氧化物方可呈现窑变后的真面目。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如出现这种作品则被称为坭兴陶珍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种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
一千三百多年的陶艺文化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独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成品后的坭兴陶器古色古香、光润柔和、音质铿锵、耐酸耐碱、绝无毒性(铅镉释出量为零),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结构使得器皿内氧分充足,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教年无霉变:茶具泡茶,溢香芬淳,隔夜而色味不变。久用的茶具还可生成荃芽,即使不放茶叶,冲入开水仍有芳香茶味。花瓶插花,花艳叶茂、经久不谢,尤其桃李更可开花结果。
“窑变”艺术中国一绝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
窑变艺术陶。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并无定格,品位极珍,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
精奇冠古今美妙传中外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