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广西名茶之一,主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故而得名。苍梧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就有记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34年出版的《广西大学周刊》说:“六堡地方辽阔,各乡所产之茶,彼此不同,优劣因之而异,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高埇村茶等名称。其中最好为恭州村所产之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的水分充足,且在高山的雾独多,每当午后,太阳几乎不能照射,蒸发少,故其茶叶嫩厚且大,其味独浓而香,回乎别种,而价特昂。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俱为黑石与泥所造成,常有溪间之水,故其茶树得水亦足,而茶叶亦厚且嫩……”。1937年出版的《广西特产物品志》也说:“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茶尤为著名,畅销穗、佛及港等埠,……茶之焙制,日间将茶苗摘取,贮之于箩,入夜置釜中炒之极软,视茶中内含粘液,略起脾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揉搓,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减为茶叶,……茶之品质,状似米粒者为最佳,每当春分、清明之交,茶芽初茁时,长仅节枝而摘取制成者,名为茶谷,其味香而甘滑,色泽鲜明、茶之上品也。六堡茶收成时,粤省茶商在合水街设庄收买,再烹制成茶饼,别为精致。熬而饮之,味与普洱同……。”解放前夕,粤省茶商曾在苍梧设有“广元泰”、“广福泰”、“新记”、“三记”、“永记”、“公盛”等茶庄,向茶农收购毛茶,然后炊蒸压箩,再经广州运抵香港,远销东南亚各地。解放后,六堡茶发展更为讯速,其制作技艺进一步得到了继承和发展,1979年,茶叶技术工作者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开展了六堡茶精作“冷发酵”工艺试验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1982年优秀科技成果奖。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六堡茶得以蓬勃发展,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常年产量达200多吨,畅销全国,亦是国际市场上最抢手的茶品之一,成为广西大宗传统出口商品。由于六堡茶品质优异,质量稳定,曾荣获广西优质食品称号和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苍梧茶条粗壮,色泽黑褐油润,特耐冲泡,汤色红艳呈琥珀色,滋味醇和甘爽,且有槟榔之特殊香味。六堡茶素来善制善饮六堡茶,他们把六堡茶叶放在瓦锅中,然后注入山泉水浸泡,明火煮沸后,略置至微温,饮之,倍感味甘醇香,且能醒酒提神,益脾消滞,生津解暑。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若是贮放5年以上的陈茶谷,还可治小儿惊风等病。六堡茶泡出的茶汤,隔一夜鲜味不变,茶汤不浊,能保持原色原味。
苍梧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六堡茶种鲜叶
工艺:采用六堡大叶种和六堡中叶种,采叶标准为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四叶,茶叶要求鲜嫩无虫蛀。采叶后及时杀青,然后进行揉捻、沤堆发酵、初烘。初烘后要将其存放起来,让其自然回潮,再进行复揉、复烘,干燥后便成六堡毛茶。制取毛茶后要进行精加工。这一工序可采用“炊蒸压篓法”或“冷发酵法”进行。用“炊蒸压篓法”制出的六堡茶是紧压茶。其工艺程序是将毛茶分筛、挑选,拼配后,进行炊蒸,然后置茶篓中压实,让其自然发酵而成;用“冷发酵法”其工艺程序则是将毛茶经分筛、挑选、拼配后,进行冷发酵,自然干燥后即成。“冷发酵法”制取的六堡茶是散茶。六堡毛茶精加工后,经过检验、包装即成成品。
特色:茶条粗壮,色泽褐黑油润,茶汤红亮,如琥珀色,滋味甘和净爽,有槟榔香味,香气持久、特耐冲泡,茶汤隔夜色、香味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