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产网欢迎您
繁體中文
关键字: 绣球 铜鼓 壮锦 桂圆 罗汉果
 
 
资讯中心   综合资讯   本站商讯   加盟快报   特产文化   广西民俗   特产营销   养生保健   企业风采   人物访谈   特种特养   特产之乡   政策法规  
目前所在位置: 特产文化 ->

 

壮乡文化瑰宝三宝之一:壮锦
时间:2007-04-11 09:32:32 来源: 编辑:

概述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居住在我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壮锦最适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1溯源

  壮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说,早在汉代,当地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充分利用植物的纤维,织制出葛布,络布作为衣料。据《广东新语》转引当时记载说,这种布料,“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唐代,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说: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班布,都洛布、麻布、#布、丝布,食单等九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唐人张籍的《白#歌》称赞白苎布说:“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意思说人们穿着白苎布缝制的衣服好像年轻多了。壮锦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黑地桔红回纹锦残片,可看作是壮锦的滥觞。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即壮锦),为上贡的锦帛之一,可见壮锦之名贵。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羰布"。当时左右“两江州峒”出产的“淡布”,“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绒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壮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到了宋代,壮族的手工纺织业更为发达当时,宋王朝需要“绸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在四川设了“蜀锦院”,有大量的蜀锦运来广西,再由广西输出口外。壮族人民很快接受蜀锦的工艺,著名的壮锦也就应运而生。(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当时,各州县都有出产,"壮人爱采,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壮锦不仅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 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

2壮锦的传说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3主要特点

  3.1壮锦的起源与传说 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主要产地为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相传,有一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
  考古证实,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族人民所织出的多种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
  3.2 壮锦的花式及用途 传统的壮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被面、褥面、背带心、背包、挂包、围裙等。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常见的花纹有大万字、小万字,以及较复杂的双凤朝阳、凤栖牡丹、狮子滚球等。《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3.3壮锦原料及制作工艺 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靠工生产。
  丝绒:从种桑养蚕,到拣、夹、纺、漂、染,均由织锦者自己完成。
  棉纱:从种棉到纺纱,经过去籽、弹花、纺、染、浆等工序。
  染料: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多种颜色。
  壮锦的织机是百年前就已经定型,再经过不断改变的小木机。结构简单,机织轻便,易于操作,使用方便但是效率颇低。全机由机身、装纱、提纱、提花和打花五部分组成。机身包括机床、机架、坐板。装纱包括卷经纱机头、纱笼、布头轴、绑腰、压纱棒。提纱包括纱踩脚、纱吊手、小综线。提花包括花踩脚、花吊手、花笼、编花竹、大综线、综线梁、重锤。打花包括筘、挑花尺、筒、绒梭、纱梭。
  壮锦的编织是一门枯燥而复杂的工艺,虽然它对操作者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的要求,然而每天数万次机械的动作确实是织锦人极大考验。织锦时,艺人按着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就按照花笼上的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便把花纹体现在锦面上。

4传承意义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5壮锦没落原因分析

   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手工织造的壮锦产量极低,一个熟练的妇女一天只能织一尺左右,而用要做一幅被面则需要用到至少六尺左右的壮锦;其次,织锦的收入极低,妇女们无利可图。传统的一斤的价钱丝绒大约为240元,而一斤的丝绒通常也只能织到六尺锦,也就是说只能做一幅被面;再加上六天(六尺除以一尺/天)的人工和其他的一些材料费用,一幅被面的成本早已在四五百元之上。因此,手工的壮锦产品不太可能被再当做日用消费品,其意义只能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来为人所接受。忻城县1980年代建立起的壮锦社即因亏损而难以为继。
  另外,这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
  因此,我们认为,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得以发展的前提。
  壮锦织造的织造过程复杂,需要专门的机器来纺织,而不非能像十字绣那样可以大规模地普及甚至风靡。
  再者,忻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政府财力有限,并未对壮锦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
  因此,我们看到,由于壮锦实用价值降低、成本的上升、市场萎缩销量下降导致了手工艺人收入的减少;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又阻碍了更多的人来学习壮锦纺织技术,进而导致技艺的没落甚至是失传。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的话,此种恶性循环将极可能民族文化的瑰宝壮锦的衰落甚至消亡。
  
6壮锦发展之路思考

  6.1邻县宾阳壮锦发展之路 在广西,主要有宾阳、靖西和忻城三个地方与壮锦有较深的渊源。相对于忻城而言,邻县宾阳的壮锦发展较好。首先,宾阳当地政府的大力投资与支持是壮锦能有所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时代,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是一些弱势行业能立足于市场并得到发展的唯一路径。从长期来看,这些行业得到发展,政府也可获得收益,当地的经济状况也可某一个具有特色的行业的崛起而有很大的提高。宾阳政府对壮锦的扶持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可惜的是,忻城县政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抑或因为力不从心,毕竟忻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财政上的支出并不能顾及到方方面面。靖西县的壮锦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此外,宾阳的壮锦生产模式很好的符合了市场需求。当今社会,大众消费看重的是物美价廉,宾阳选择了壮锦机器化、规模化的道路。成本低了,产量提高了,机器织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完全可以在普通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自然宾阳壮锦的销路也就更好。面对着如此情况,坚持手工织锦的忻城艺人们就不得不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降低价格来打开销路,然而这样将进一步压榨手工艺人们的盈利空间和收入;第二,则是继续坚持手工织造,以手工的品质来提升产品的档次。
  6.2手工的高品质坚持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命题:是否手工制品的品质一定比机器制造的品质更高?
  英国著名汽车品牌劳斯莱斯,直到今天,它的发动机还完全是用手工制造。更令人称奇的是,劳斯莱斯车头散热器的格栅完全是由熟练工人用手和眼来完成的,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而一台散热器需要一个工人一整天时间才能制造出来,然后还需要5个小时对它进行加工打磨,而这在人工费相当高昂的英国,其成本可想而知。
  我们曾经“担心”过,人手毕竟不如机器,手工织的壮锦会否不如机器织的精美,比如出现线头或者花纹的错误。
  但正如劳斯莱斯一直以来都是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一样,手工壮锦较机器产品色调更加鲜艳,图样更加栩栩如生。从手工织品中可以体味到一种机器织品不可能具有的美,虽然手工织锦中“挑花头”的工序限制了花型的多样性,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另外,手工艺人们在织造的时候,经纬之间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感受,通过再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使手工壮锦更具生活的气息;加之其良好手感和画面感,完全可以保证壮锦作为一种高消费产品的市场地位。
  为此,我们大胆地提出,忻城的壮锦产业,以“手工织造”为主打,走向高品质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有利于手工织锦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和宾阳壮锦采取不同的市场定位,竞争减少了,双赢的机会增加了,民族记忆也得到了弘扬。
  6.3振兴之路的思考 振兴忻城壮锦产业,在确定了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进行市场推广。织锦是一项技术工作,而想升级为一个产业,还需要引进管理人才和市场推广人才——而不仅仅是“推销人员”。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或者进行招商引资。我们知道,忻城县如今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作为忻城壮乡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载体的壮锦则是忻城旅游业推广的一个很好的品牌。另外,作为中国四大名锦的壮锦,也可以尝试着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引起世人的关注,从而达到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保护的目的。
  从时尚的角度,“背带芯”提供了一个“芯”的好概念,可以推广到各种“芯”,比如说靠垫、杯垫、桌布、手机带以及各种饰品比如说大耳环。这是打年轻时尚的概念,颜色要以明亮,跳跃为主,打造成时尚消费的前沿。每件产品只需要很小很小的一块缝在上面作为亮点,走特色经营的道路,这一点可以参考南锣鼓巷的模式。
  从高端的角度,蚕丝的作用不可小觑,定位为纯手工工艺品,镶在镜框里静静地展示的那种,看上去很有品位的家居饰品,墙上的点缀什么的,挂毯等,价格可以定位在三到五位数。
  而如何把手工壮锦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让广大消费者接受,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则是最重要的。忻城壮锦最重要的品牌内涵是其“手工”“原生态”,但绝不意味着它要走“地摊”式的廉价手工艺品的道路。品牌的内涵必须坚持,这就要求品质必须保证——“手工”“民族”“原生态”“自然”……这些词不仅仅能抓住国人的眼球,还能吸引那些那些留恋于什刹海等地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们。
  而另一种更大胆的设想则是与国际知名品牌联手。昔日国人的“飞跃鞋”,通过法国设计师之手,在欧洲成了新锐时尚品牌,卖出了超过50欧元的价格。这也不失为一种的壮锦复兴之路。若能拓宽壮锦如今仅限于背带芯和被面等的传统而狭窄的使用范围,让其能以更新更多样化的面貌示人,如壁挂、背包、围巾、衣服饰品等,这门即将褪色的手工艺必将得以再放异彩。
  总而言之,壮锦,这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建立在遵循传统的创新的基础之上。丢弃传统,只能是加速壮锦的消亡;一味守旧,壮锦则会不断地褪色和黯淡……模式上加以突破,不断创新。只有精益求精的产品和合理的经营之道相结合时,手工壮锦才能打破近些年来不景气的局面。
  在此,又想到很多正在没落的中国传统技艺,它们与壮锦的现状是何其相像。壮锦若能因此而振兴,或许能为那些传统技艺的重振带来希望。




 

相关新闻
·学泡六堡茶 2013-07-24
·灵芝是怎么种出来的? 2013-07-15
·广西桑蚕业从“一条虫”变“产业龙” 2013-07-08
·茶香四溢、温润可人的“茶宠” 2013-06-09
·正是好笋欲上时——浙江手剥笋 2013-05-25
·茶油骇人听闻的作用 2013-04-29
·看图说话:抢喝春茶,一战到底! 2013-04-07
 
  综合资讯  
 
·农家乐,客人与主人同乐
·不出远门也能嗨翻十一长假
·特产电商需要注意的五大问题
·刺梨汁敬宾朋 ,健康更时尚
·广西农垦编织绿色产业体系
·凭祥:现代物流“挑重担”
·东盟博览会筹备会在京召开
·八月南宁 高温来袭
·广西将推地方性节假日
·广西要打好“东盟牌”
·构建新支点 开启新征程
·广西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程
>> 更多
  特别推荐  
 
南宁特产
鳄鱼肉松罐装100克
桂平特产
源安堂肉桂蜜饯360克
钦州特产
坭兴陶清神养性壶1把
梧州特产
中茶六堡茶欢腾鼓舞500克
东兰特产-黑珍墨米酒(双鼓至亲)20°
田林特产-岑灵王野生灵芝粉带杯30泡×6g
北流特产
三环瓷器釉中青龙套装
桂平特产
源安堂肉桂破壁粉80克
  最新上架  
 
民族工艺品—鱼尾梳/黑色牛角梳
民族工艺品—刮痧梳子/牛角梳白色
民族工艺品—刮痧梳子/牛角梳黑色
民族工艺品—无花纹白色牛角梳小号
宁夏特产—国麟生物枸杞八宝茶
浙江特产—春发胎菊王90克罐装
广西巴马特产—寿之都火麻山茶调和油2L
宁夏特产—国麟生物免洗枸杞贡果
广西巴马特产—寿之都火麻山茶调和油
广西南宁特产—盟展鳄鱼肉干75克
如何订购
网上下单
电话订购
大宗团购
关于送货
配送方式
配送费用
普通物流
如何付款
网上支付
银行汇款
货到付款
订单查询
查询订单
无效订单
支付失败
会员服务
VIP会员
淘客会员
积分兑换
广告服务
产品发布
网站广告
专题推广
合作指南
实体加盟
供求合作
网站合作
帮助服务
购物指南
服务承诺
货品退换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交通地图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广西南宁桂特商贸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4-2012 :copyright ©桂ICP备11001406号
本站主域名: 辅助域名: www.gxwto.com
广西特产网公司总部及青山店址:南宁市青山路14号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内 电话:0771-5305229
广西特产网琅东旗舰店址:?电话: 0771-5558050,3195501
广西特产网桃源店地址:南宁市桃源路45号广西供销社办公楼一楼 电话:0771-5776183 5776195
广西特产网思贤店址:南宁市思贤路 59-6 号 电话:0771-5860661,5861311(传真)?(查看地图)
市场E-mail:gx123@gx123.com 客服E-mail:kf@gx123.com 投诉E-mail:ts@gx123.com
供货商QQ群:19867366;特产网同行Q群:74672357
技术支持: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